木竹子
中药名。 出《本草纲目》。别名:岭南倒捻子、岭南山竹子、黄牙果。 为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的果实、果核、树皮。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本植物种仁的脂肪油(木竹子油)亦供药用,另见专条。果实冬季成熟转黄色时采摘,树皮全年可采。 味甘,性平。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道,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消炎止痛,收敛生肌。 ❶ 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广西中草药》)。 ❷ 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临床报道❶ 用于拔子弹:取山竹树内皮研碎,加入海棠油,熬成膏状,外敷患处。用于战伤拔子弹、弹片,3例均有效。 ❷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内服50%山竹树皮溶液,每次30毫升,每天2次。 婴儿酌减。170例,用药3~5天即痊愈,单纯性及中毒性均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