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蓼
中药名。 出《唐本草》。别名:天蓼、藤天蓼、天蓼木、含水藤、马枣子。为猕猴桃科植物木天蓼Actinidia polygama(Sieb.et Zucc.)Miq.的枝叶。分布东北、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 本植物的根(木天蓼根)、有虫瘿的果实(木天蓼子)亦供药用,各见专条。味辛,性温,有小毒。 治大风癞疾,癥积,气痢风劳。内服:煎汤、研末或酿酒。 ❶ 治大风疾:天蓼(刮去粗皮,碎锉)120克。 以水1斗,煎取1升,去滓,将汁煮糯米为粥,空心食之。 如病在膈上即吐出,在中膈下即转出,在中膈即汗出,宜避外风(天蓼粥)。 ❷ 治气痢久不止:预采木蓼曝干,用时捣罗为末,食前,粥饮调下3克。 叶和果实中含各种环戊烷衍生物: ❶ 猕猴桃碱; ❷ 木天蓼内酯阿根廷蚁素、异阿根廷蚁素及二氢假荆芥内酯、异二氢假荆芥内酯、新假荆芥内酯; ❸ 木天蓼醇、别木天蓼醇和少量的新木天蓼醇、异新木天蓼醇; ❹ 木天蓼醚、5-羟基木天蓼醚和7-羟基木天蓼醚等。叶中尚含β-苯乙醇,3,4-二甲基苯腈和3,4-二甲基苯甲酸。 有虫瘿的果实尚含木天蓼酸和多种木天蓼子二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