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半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半夏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四月子、野樱桃(《纲目》)。 基源 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木半夏的果实。胡颓子属全世界约80种,中国约55种。 原植物 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Elaeagnus longipes Gray:E.multiflora Thunb.f.angu-stata Rehd.),又名判渣(《浙江药用植物志》),羊奶子(《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奶子(四川),麦粒团、小米饭树(安徽)牛脱(福建) 历史 木半夏始载于《纲目》:“其木半夏,树,叶、花、实及星斑气味,并与卢都同,但枝强硬,叶微团而有尖,其实圆如樱桃,而不长异耳。立夏后始熟,故吴楚人呼为四月子,亦曰野樱桃。 ”以上所述,似本种。 形态 落叶直立灌木,高2~3m;通常无刺,稀老枝有刺。幼枝纤细,密被锈色或褐色鳞片,稀具淡黄褐色鳞片;老枝粗壮,圆柱形,鳞片脱落,黑褐色或黑色。单叶互生;叶柄长4~6mm,锈色;叶片膜质或纸质,椭圆形、卵形或卵状阔椭圆形,长2.5~7cm,宽1.2~4cm,基部钝形,全缘,顶端钝尖或骤渐尖,上面幼时具白色鳞片或鳞毛,后脱落,下面银白色并散生褐色鳞片,花常单生于新枝基部叶腋;花梗纤细,长4~8mm;花白色,被银白色鳞片并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萼筒圆筒形,长5~6.5mm。在裂片部分扩展,裂片宽卵形,长4~5mm,顶端圆形或钝,内面有少数白色星状短毛,萼管卵形,深褐色,长约1mm,无花瓣;雄蕊4,著生于萼筒喉部稍下,花丝极短,花柱直立。 果实椭圆形,长12~14mm,密被锈色鳞片,熟时红色,果梗于花后伸长。花期5月,果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70页.图3669) 生境与分布 野生或栽培。 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日本也有分布。。【化学】: 含蕃茄烃(Lycopene)、多量糖和类胡萝卜素、少量叶黄素酯(Xanthophyllate)[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61 [2]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6 【药性】: 性味 酸、涩,平。 ❶ 苏医《中草药手册》:“淡、涩,温。” 功效 收敛,止喘行气活血,止痢。 主治 哮喘,跌打损伤,痢疾,痔疮。 ❶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收敛。治肿毒。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中草药手册》:“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木半夏果9~24g,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