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普雷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普雷沃 【生卒】:1901—1944 【介绍】: 法国评论家、小说家。 哲学家阿兰教授的高足,后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文学。1944年,他在韦科尔山区和德军作战,中了埋伏,英勇牺牲。 短暂的一生却留下大量的各种作品。 一是有关道德方面的论著《孤独的向往》(1925)、《体育活动的乐趣》(1926)、《论内省》(1927)。在这些作品中,他和蒙泰朗一样,主张人们的脑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应有一个理想的平衡;同时也和马尔罗一样,努力阐明人的行动的道德意义。二是有关文学评论著作《蒙田传》(1926)、《保尔·瓦莱里的思想》(1926)、《法国的伊壁鸠鲁主义者》(1931)、《诗歌的爱好者》(1940)、《论斯丹达尔的创作》(1942)、《小说问题》(1945)和《波德莱尔,漫谈诗歌的灵感和创作》(1959)。 他的文学评论抛弃先入之见,致力于揭示作家的创作过程,特别注意作家手稿中的删添和修改。他把文学史写成一种创作行为的现象学。这些文学论著深受读者欢迎。此外,还发表一些政治论著,有关人口问题的《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1936),概述美国文明的《丁索尼》(1939),以及法国社会历史著作《战争以来的法国史》(1932)。普雷沃的叙事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其中最重要的有《布坎康兄弟们》(1930)、《我们向大海猛进》(1931)、《撒在伤口上的盐》(1934)、《吕茜-波莱特》(1935)和《早晨的出猎》(1937)等,其中《布坎康兄弟们》的主人公可看成一个被重新塑造过的斯丹达尔笔下的于连式的人物,兄弟阋墙残杀,最后以牺牲和献身来赎罪。这部平民主义作品表现了小人物的骄傲和勇敢。 尽管他的作品体裁不一,但都有内在的联系,一条现代人道主义的红线贯穿著全部作品,这种人道主义热衷于健康的快乐、明晰的思想和精确的主题。1943年法兰西学院给他颁发了文学大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