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喻橘
【原文】: 《晏子春秋》卷六:晏子使楚(1),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2)。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3)?”对曰:“齐人也,坐盗(4)。”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5)?”晏子避席对曰(6):“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7),其实味不同(8)。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9)。寡人反取病焉(10)。” 。【提要】: 晏婴使楚,楚吏绑一人来见楚王说:“这是齐国人,因盗窃被捕。”楚王看著晏婴说:“齐国人原来好做盗贼?”晏婴回答说:“橘生淮南为橘,于淮北为枳。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岂不是楚国水土使民好盗吗?” 【词目】: 【晏子江南橘】3610 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未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4,1316)。 潘家:指潘岳,其《闲居赋》有“张公大谷之梨”句。大谷:地名,在洛阳附近。 【南橘北枳】3611 张彪《敕移橘栽》:“南橘北为枳,古来岂虚言”(25.9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