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昭仁寺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昭仁寺碑 【简介】: 唐·朱子奢撰,未署书者名,立于贞观四年(630)。搨本,正书。凡四十行,行八十四字。据《金石萃编》载:碑连额高丈一尺八寸,宽四尺五寸。在陕西长安。《中国书法大辞典》著录。 【集评】: 淸王澍云:“此书虽似永兴,然《庙堂》丰逸,此则瘦劲,面目虽似,神骨则殊。总之吾辈论书,但当以书爲主。书不工,虽名何用;苟工矣,又何必强爲主名乎。” 【赏析】: 这通碑的书法,反映了初唐时期文人阶层的审美标凖和艺术追求。 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在群臣的辅佐下,导演了“贞观之治”这一齣威武雄壮的活剧。随著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初唐时期逐渐出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趋势,自然也影响到当时的书法艺术。“初唐四家”无论是欧阳询、虞世南,还是褚遂良、薛稷,尽管其艺术成就可分高下,艺术风格有所不同,或以险劲见长,或以稳健著称,或笔法圆润,或结体优美,但其共同特点,就是将南朝楷书与北朝碑书融爲一炉。 尽管对《昭仁寺碑》的书者是谁衆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人却认爲是虞世南。其实,正如淸人王澍所谓,虞世南的“《庙堂》丰逸,此则瘦劲,面目虽似,神骨则殊”,并没有达到虞书的艺术水平。之所以附会到虞世南身上,原因就在于这通碑书确实体现了初唐时期书法的艺术风格。当时稍稍写得一手好字而还没有成爲什么名家的,写的字大槪都是这种风格吧。所以,日人伏见冲敬认爲“这是当时宫廷书家的一种书体”。(《中国历代书法》) 这位还没有成爲什么名家的宫廷书家的作品,结体端正宽博,笔画瘦劲挺拔,还微微透露出一丝隷书的遗意。可以说,旣具有南朝楷书的修美遒润,又不乏北朝碑书的方整峭峻。具有《春江花月夜》那样“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 这应该说是时代风尙使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