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星宿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星宿菜 【名称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概况】: 异名 大田基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假辣蓼、泥鳅菜(《广州植物志》),红头绳、拢血红(浙江),血丝草(江西)。 基源 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星宿菜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 星宿菜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又名红根草(《中国植物志》)。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载“矮桃(又一种)”及“红丝毛根”均颇似本种,尚待进一步考证。 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具紫红色根状茎。 茎直立,高30~70cm,有黑色腺点,基部紫红色。叶互生,近于无柄,宽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1cm,宽2~3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 总状花序顶生,柔弱,长达10cm以上;苞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mm;花梗长1~3mm,花萼裂片椭圆状卵形,边缘膜质,有腺状缘毛,中部有黑色斑点。花冠白色,长约3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mm,喉部有腺毛,裂片倒卵形,背面有黑色斑点;雄蕊短于花冠。 蒴果球形,直径约2.5mm。花期6~8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9卷.第1分册.105页.图版27.6-10) 生境与分布 生路边、田埂及溪边低湿处。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及华南各地。 朝鲜、日本、越南也有。。【生药】: 采集 4~8月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 苦、涩,平。 ❶ 《救荒本草》:“苦、涩。” 功效 活血,散瘀,利水,化湿。 主治 跌打损伤,关节风湿痛,妇女经闭,乳痈,瘰疬,目赤肿痛,水肿,黄疸,疟疾,痢疾。 ❶ 《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行瘀,利尿逐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闽东本草》:“治关节风湿痛:星宿菜、冬蓼根各90g,南风藤60g。水酒各半煎服。如筋痛,星宿菜和老酒炖服。” ” ” ” 单方应用 ❶ 《福建中草药》:“治中暑腹痛吐泻:星宿菜干全草30g,食盐少许。水煎服。” ” ” 食疗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黄疸型肝炎:星宿菜根、野南瓜根、大青根、白茅根各30g,精肉90g。水炖服,每日1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