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时态逻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时态逻辑 又称“时序逻辑”、“时间逻辑”。 研究含有时态算于(时间词)的命题形式及其形式系统的理论。现代逻辑的分支。 时态语句有两种,一是时间上确定的语句,其特点是它们的真值不依赖于说出它们的时间;二是时间上不定的语句,它们的真值要依赖说出它们的时间。时态逻辑主要研究第二类时态语句,即由“过去”、“现在”、“将来”等时态动词构成的时间上不定的语句,它的基本目的是将时间因素纳入逻辑,把时态语句形式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时态逻辑的形式系统。在此,语境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把时态语句形式化,首先引进时态算子:P表示过去时态算子;T表示现在时态算子;F表示将来时态算子。 由于在汉语中现在时态一般不用时间词修饰,故时态算子“T”可省略。当我们引入原子语句符号,就可得到个别时态语句的符号结构式。利用P和F的组合,引进真值函项联接词,就能构造其它时态语句,并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了不致混淆时态语句中的否定词,还引进全时间性的算子G作为F(情况将总是)的缩写,用H作为P(情况曾总是)的缩写,以对原子语句作出全时间性的断定。此外,还可引进量词符号和模态符号,以精确揭示这类语句的逻辑内容。时态逻辑系统可以用两种方法构造,一是语法的构造,即把一组语句作为公理,进行形式化的演算。 一是语义的构造,其根据是对时间相继的性质所做的不同假定,如要求在历史时刻中的时间词性质是传递的和连通的,就得到线性时态逻辑;要求时间词性质是传递的但不连通,就得到枝形时态逻辑;要求时间词性质是传递的、自返的和对称的,就得到循环时态逻辑。时态逻辑的研究,不仅扩充了逻辑的领域,同时使得逻辑可以对时态语句作出精细的刻划,可以处理自然语句中更多的逻辑问题。 最早研究时态问题的是古希腊的第奥多鲁,他把模态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按他的看法,现在已经是现实的,要变为将来的现实还只是一种可能性。 真正使时态逻辑成为现代逻辑的分支学科则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它最初由西方逻辑学家研究英语动词的时态语句开始。 英国学者普赖尔在1955年的论文和1957年的《时态与模态》一书中提出了时态逻辑。他在古典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基础上加入几个时态算子,增加几条时态公理,从而构造了一个时态逻辑系统。此后,一些逻辑学家陆续地构造了不同的时态逻辑系统,从而开辟了时态逻辑研究的新方向。 。【阅读书目】:《时间逻辑》,(日)杉原丈夫著,瞿麦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