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的“治安肃正”
1939—1940年日寇为巩固华北占领区进行的“扫荡”作战。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大片抗日根据地,从根本上威胁著日寇对沦陷区的统治。侵华日军按照其大本营“确保占领区”的方针,在占领武汉后,把军事进攻的重点逐渐由正面战场转移到敌后解放区战场,以华北为其作战的主要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 敌华北方面军制定了“治安肃正”计划,企图以军事“扫荡”为主,配合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手段,摧毁抗日根据地,实行由“线”到“面”的全面占领,在经济上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从1939年起,敌人首先对冀中、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攻,接著又集中兵力进攻北岳、太行、山东和晋绥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持续的反“扫荡”战斗。晋察冀边区部队和一二〇师配合,先后粉碎了敌人对冀中区和北岳区的“扫荡”,进行了有名的陈庄和黄土岭等战斗,击毙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歼敌12,000多人。在晋冀豫边区,一二九师在游击武装的配合下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其中包括著名的邯长战斗,歼敌4,000多人,粉碎了敌人对冀南和太行山区的“扫荡”。在晋绥边区,一二〇师和其他抗日部队在1940年连续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歼灭了大量敌人。 在山东根据地,一一五师主力和山东军区部队进行了陆房等战斗,歼敌近6,000人。日寇的“治安肃正”计划被打破,各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