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被用来分析价值理论和消费理论的工具。 无差异曲线又称“效用等高线”,表示能够使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的轨迹,它是序数效用论的基础。假如有一个消费者按照既定的价格购买两种商品A和B,如果三个单位A和二个单位B,或者二个单位A和三个单位B所带来的满足即效用是相同的,那么,这两种配合之中任一种对这个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 事实上,无差异的配合不会只有上述两种,可能有许多条线。 预算线的斜率表示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的负数,即-P1/P2。当一种商品价格或消费者收入变动时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 若商品价格一定时,收入的变动会使预算线平行地向外或向里移动,简称预算线位置的移动;若收入一定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预算线依另一种商品的最大选择量点为中心作上旋或下旋变动,简称预算线的形状变动。 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可用来确定消费者在购买两种物品时的最优选择(即消费者均衡)。如图3所示,AB线为预算线,而Ⅰ、Ⅱ、Ⅲ和Ⅳ等曲线是某个消费者的无数条无差异线中的一部分。在现有的货币收入条件下,消费者受有限收入的限制不可能达到预算线以外的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如曲线Ⅳ)所代表的效用水平。 P、Q和R点则代表现有收入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其中P点(即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于最高的效用水平上,这是因为,AB线段上的任何其他点都处在低于曲线Ⅲ这条无差异曲线(如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位置上,在点P上,消费者的有限收入实现了最大效用,因此,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代表消费者的均衡量。 参考文献: [美]萨缪尔森,1982,《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美]斯蒂格利茨,1997,《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D·S·沃森等,1983,《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平狄克等,1997,《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J·靳卡荣,1982,《微观经济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