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
❶ 道家用语。 《老子》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道”为宇宙本体,自然地生成天地万物,故称无为。人效法大道,顺应自然,不随意妄为,此即人之无为。 后庄子发展老子思想,主张弃绝有为,由全生保身进入物我两忘,与万物为一境界。西汉初,经济凋弊,需要与民休息,故黄老清静无为学说大受推崇,但统治者同时也强调循理举事,推自然之势,以无为而达于有为。 ❷ 儒家用语。 指以道德教化统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❸ 佛教用语。 为涅槃的别名,与有为相对。 指非因缘和合生成,无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大毗婆沙论》第七十六:“若法无生、无灭、无因、无果,得无为相,是无为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