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挖耳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挖耳草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芸香草、毛叶芸香草(《滇南本草》),野烟叶、野思草(《草木便方》),野烟(《分类草药性》),杓儿菜(《四川中药志》),倒提壶(《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烟管头草(《浙江药用植物志》),野葵花、六氏草、野朝阳柄(《云南中草药》),烟管状草(《长白山植物药志》)。 基源 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烟管头草的全草。 原植物 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 L.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cm,分枝被白色长柔毛。基部叶花前凋萎;茎下部叶叶柄长4~10cm,具窄翅,向叶基渐宽,叶片长椭圆形或匙状长椭圆形,长6~12cm,宽4~6cm,顶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规则有胼胝尖的锯齿,两面被白色长柔毛和腺点;中部叶向上渐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枝端,开花时下垂;苞叶多数,大小不等,其中2~3枚较大,椭圆状披针形,长2~5cm,密被柔毛及腺点;总苞壳斗状,直径1~2cm,长7~8mm,总苞片4层,外层卵状长圆形,草质,被长柔毛,中层和内层狭长圆形至宽线形,外层通常反折;缘花雌性,管状,3~5齿裂;中央花两性,管状,5齿裂。瘦果宽线形,长4~4.5mm,顶端具短喙,具腺点。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84页.图638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荒地、沟边。 广泛分布于中国除西藏等以外的各地。欧洲至朝鲜和日本都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初开花时拔取全株,除去老茎及根,切成小段,晒干。 药材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鉴别 茎具细纵纹,表面绿色或黑棕色,被白色茸毛,折断面粗糙,皮部纤维性强,髓部疏松,最外一层表皮易剥离。 叶多破碎不全,两面均被茸毛。头状花序著生于分枝的顶端,花梗向下弯曲,近倒悬状,花梗上附有叶片。有香气。以新鲜、色绿、无老茎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 苦、辛,寒。 ❶ 《滇南本草》:“寒,苦、微辛。”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杀虫。 主治 咽喉肿痛,风火牙痛,淋巴结结核,急性肠炎,痢疾,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❶ 《滇南本草》:“泻诸经实热,客热,清咽喉热毒肿痛,风火牙痛,乳蛾,痄腮,排脓溃散,伤风头痛,虚劳骨蒸,小儿惊风发搐,角弓反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使用注意 《滇南本草》:“慢惊不宜服此药。”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滇南本草》:“治伤风头疼发热:芸香草3g,苏叶1g,白芷1.5g,川芎3g。姜皮为引,煎汤服。” 单方应用 ❶ 《滇南本草》:“治痈疽红肿,有脓者溃,无脓者散:芸香草不拘多少,煎水点水酒服。” 食疗 《四川中药志》:“治阴疟:挖耳草、野棉花头、鱼鳅串,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