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拉动效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拉动效应

【内容介绍】:

在经济学界讨论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时,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财政赤字具有排挤私人支出或投资的“排挤效应”。

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程度不一,取决于很多经济因素,而且,在有些情况下,财政赤字具有“拉动效应”。简单来说,所谓拉动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赤字)使得国民收入和私人投资有所增加。

从理论界讨论这一问题所形成的观点来看,拉动效应的产生主要由四个因素所致:财政支出的生产性、投资函数的形态、资产的替代性以及经济衰退。

1.财政支出的生产性与拉动效应

在传统的经济分析中,一般都隐含地假定财政支出对社会的效用或生产潜能(productive potential)没有任何影响。

可是,格鲁斯曼和卢卡斯(Grossman and LucaS,1974,p.162-170)在分析生产性财政支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时指出,财政支出对生产潜能有很大影响。据此,我们假定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对生产函数具有正的影响,即

2.投资函数的形态与拉动效应

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的累积盈余或内部资金(internal funds)。利润越高,内部资金就越多,在利率一定的情况下,投资也就越多。由于利润受收入的影响,所以投资函数也受收入的影响。因此,经济学教科书一般以此来解释I=I(r,Y)这种投资函数形态。

但格鲁斯曼(Grossman,1972,p.630-641)、巴罗和格鲁斯曼(Barro and Grossman,1976)则从另一角度解释了I(r,Y)这种投资函数形态:当商品市场发生超额供给时,由于企业面临著需求决定限制(demand determined constraint),所以,国民收入变量将出现在投资函数中。当国民收入增加时,投资将增加,反之,投资将减少。

如果投资函数为I(r,Y),利率上扬虽然会使投资减少,但国民收入增加却使投资增加,投资最终是增是减,需要考虑这两种相对力量的大小。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进行探讨。

第一,IS曲线的斜率为负的情况。

如图2所示,假定政府支出增加(赤字)后,IS曲线从IS0移至IS1,新的均衡点为B。倘若等投资曲线为,则B点的投资比原均衡点A的投资减少;倘若等投资曲线为,则B点的投资比原均衡点A的投资增多。在后一种情况下,即使在价格水平和财富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LM曲线向左移动,只要与IS1的交点位于C点之下,私人投资仍然增加。

正如费里德曼(Friedman,1978,p.593-654)所言,这时,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产生了拉动效应。

第二,IS曲线的斜率为正的情况。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的结果一样,如图3所示(在图中,LM曲线的斜率大于IS曲线的斜率,以便符合稳定性条件)。

假定政府支出增加(赤字)后,IS曲线从IS0移至IS1,新的均衡点为B。

倘若等投资曲线为,则投资减少;倘若等投资曲线为,则投资增多。IS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原因在于边际支出倾向(Cy+Iy)大于1。

尽管Cy+Iy<1,但如果投资随利率上升而可能增加,则IS曲线的斜率仍有可能是正的。王(Wang,1980,p.273-277)正是以这种IS曲线否定了平衡预算乘数必然介于0与1之间的传统观点。

3.资产的替代性与拉动效应

人们的财富一般表现为各种资产的持有,这些资产的组合取决于资产持有者的偏好和资产的特征,如收益率、风险性以及期限等。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如资产的特征、供求和持有者偏好的改变),人们对各种资产持有的数量会重新选择。

假定:(1)人们现有的财富(W0)表现为货币(M)、公债(B)和股票(V):

W0=M+B+V=M+B+D/rE (2)

式中,D代表红利;(2)在考虑到不确定性之后,它们的收益率分别为rM(rM=0)、rB和rE,风险分别为σMM=0)、σB和σE;(3)以α和β分别代表股票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和公债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α=(D/rE)/W0

=(D/rE)/(M+B+D/rE)

β=B/W0=B/(M+B+D/rE)

在企业的投资是以发行股票来融资的情况下,如果公债(赤字)增加能使rE下降,则投资将会增加。利用E-V模型,依据上述假设条件,求导出△B与△rE之间的关系:

如果

(1-β)ρEB-α(σE/σB)<0

(3)

式中,ρEB代表公债与股票的相关系数。

(3)式表明:第一,如果股票相对于公债的风险越大,即σE/σB的值越大,的可能性越大;如果σE/σB的值相当高,以致于<0,赤字支出(以公债融资)就会产生拉动效应。第二,如果股票与公债的相关系数为负值(ρEB<0),则以公债发行融资的赤字支出必然使rE下降,投资增加,产生拉动效应。

4.经济衰退与拉动效应

理论界在对排挤效应的分析中,一般都隐含著这样一个假设:即排挤效应是由结构性赤字引起的。如果说财政赤字是周期性赤字,或者说是由经济衰退引起的,那么,排挤效应不一定会发生,说不定在衰退时期,民间部门投资反而增加,形成一种所谓的“负排挤效应”。

例如,韦伯(Weber,1970,p.591-600;1975,p.843-858)、亚罗(Yarrow,1975,p.580-592)以及伊兹森(Izenson,1983,p.135-158)等学者建立一个与利率有直接关系的总消费支出和总投资支出模型,分析排挤效应的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G>0)使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而不是下降),最终产生一种负交易排挤效应(由于,所以,0)。

萨缪尔森教授(Samuelson and Nordhaus,1985,p.353-355)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经济衰退时期,财政赤字有可能使民间部门投资增加的情况。

第一,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赤字一般是周期性赤字。由于赤字是周期原因造成的,一旦经济恢复,赤字会随之消失。而经济衰退将导致货币需求下降,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趋于下降。按照排挤效应发挥作用的逻辑,民间部门投资在衰退时期反而有可能增加。

第二,利用总支出曲线(C+I+G)来分析投资是如何受到鼓励的。在图4中,投资曲线I向上倾斜,表明投资随著国民产出的增长而增加。

均衡点仍处于C+I+G曲线与45°线的交点处E。当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使G提高至G′时,随著结构性赤字增加,总支出曲线从C+I+G移至C+I+G′,国民产出的均衡水平从Y移至Y′。由于国民产出增加了,民间部门的投资实际上受到了鼓励,从I移至I′。

第三,利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AS-AD)来分析投资是如何受到鼓励的。在图5中,AS曲线向上倾斜,因为,假设经济处于未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总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曲线向右移至AD′。

此时,赤字财政不仅提高了价格水平、实际产出,还增加了投资。

【参考文献】:

排挤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s)

财政支出的生产性:均衡方法(Productive of Fiscal Expenditure:Equilibrium Approach)

Barro, R. T. and H. I. Grossman, 1976, Money, 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riedman, B. M. , 1978, Crowding Out or Crowding In?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Financing Government Deficit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Grossman, H. I. and R. F. Lucas, 1974, The MacroEconomic Effect of 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MS.

Grossman, H. I., 1972, A Choice-Thearetic Model of an Income-Investment Accelerat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Izenson, M. S., 1983, A Brief No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the United States.

Samuelson, P. A. and W. D. Nordhaus, 1985, Economics,12ed.,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Wang, L. F. S., 1980, A Note on 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with a Positively Sloped Is Curve, Academic Economic Papers.

Weber, W. E., 1970,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s on Aggregate Consup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Weber, W. E., 1975, Interest Rates, Inflation, and Comsumer Expenditu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Yarrow, G. K., 1975, Growth Maximization and the Firm's Investment Function,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