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原文】: 荆溪即事(1)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2),荒蒲绕岸(3),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漾瓦(4),官无事乌鼠当衙(5)。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曲牌名】:双调 【原文作者】:乔吉 【意译】: 我要请问荆溪附近的人家,为什么你们这些人家不种梅花?这里老树枯枝遮蔽屋门,荒凉的蒲苇绕岸杂生,矮小的苦竹围作篱笆。 寺院里没有和尚,只有狐狸在屋瓦上乱窜,官员不理政事,也不见他们身影,乌鸦老鼠在衙门里当家。向前望去,只有空荡荡的水泊沙地,一片死寂景象,我只好闲靠著阑干,一遍又一遍地数著啼叫的乌鸦。。 【点评】: 以设问起句是词中常用的手法,名句如苏轼[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摸鱼儿]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不过这些问句都与下文有所联系。 这首小令起句问得突兀出奇,与下文似乎两不相合。因为接下来五个句子,描述的是老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具体形象,是一片死寂的景象。 这是眼前荆溪的写照,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在作者心目中的意象的反映。如此环境能种出高雅俏丽的梅花吗?起句的问号,不过是作者想要寻找的理想世界的寄托。最后三句,在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下,流露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怆,增加了曲子的凄凉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