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打破碗花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打破碗花花 【概况】: 基源 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打破碗花花干燥或新鲜的全草。 银莲花属全世界约150种;中国约52种,药用的约20种。 原植物 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又名野棉花(四川、湖南、湖北、陕西),霸王草、五匹草(贵州),满天飞、盖头花(湖北),山棉花、大草花、大头翁(陕西),遍地爬、五雷火(湖南)。 历史 本品为四川民间除虫的草药,在六十年代初期被发掘,并已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目前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药材公司有收购,一般自产自销。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粗壮,外皮黑褐色,斜生或垂直生。 基生叶3~5,具长柄;通常为3出复叶,有时1~2个或全部为单叶;中央小叶大,小叶片卵形至宽卵形,长4~10cm.宽3~10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不分裂或不明显3或5浅裂,边缘具疏锯齿,侧生小叶斜卵形。花茎直立,聚伞花序简单或二~三回分枝,具花3至多朵;总苞片通常3,似基生叶但较小;萼片花瓣状.紫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2~3cm,外密生短绒毛;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的1/4;心皮甚多,生于球形花托上,子房有长柄。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cm;瘦果密被白色绒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彩图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1800m间低山或丘陵的草坡或沟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西部、广东和广西北部、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东部。 。【生药】:栽培 适于温暖凉爽气候,较耐寒,宜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栽种。 用种子繁殖,于春季3~4月播种,撒播、条播均可。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进行分次间苗,最后以株行距各33cm左右定植或盆栽。生长期间管理粗放,栽植后可多年开花不绝。 采集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鉴别 根长圆柱形,多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纹理,并有突起的小根及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 气微,味微苦。 。【化学】:根含白头翁素(Anemonin)[1]、齐墩果酸(1)及皂甙IX(2)、X(3)[2,3]。 (1)R=H (2)R=α-L-吡喃阿拉伯糖 (3)R=β-D吡喃木糖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40 [2]东南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化学讨论会文集.上海.1991∶11 [3]中草药 1992;23(6)∶289 【药性】: 性味 苦、辛,凉。 有毒。 ❶ 《陕西中草药》:“苦,凉,有小毒。” 归经 《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二经。” 功效 清热利湿,杀虫化积,行气散瘀。 主治 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跌打损伤。 ❶ 《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消肿散瘀,消食化积,截疟,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陕西中草药》:“孕妇禁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陕西中草药》:“治秃疮:野棉花30g,研粉,青胡桃皮120g,共捣烂外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