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
❶ 云南滇西白族妇女从事的一种印染工艺。 白族妇女习惯于用扎染布作顶头巾,成为自己民族服装的一部分。制作方法特殊:按自己喜欢的花样设计图案,把白布缝成或作一定劈折、钉固,或扎成一个个疙瘩,然后投入用天然植物制成的染料缸中浸泡。 一般每经一昼夜即可取出晒干后再次浸染。如此反复,每经一次浸染色深一层。 最后将线疙瘩剪去,被扎紧部分未得染色则成白色的图案,有蝴蝶、梅花、水仙等多种小簇花样,扎线松散部位染色渗浸深浅不一而形成过渡色,薄如烟雾、轻若蝉翼,有一种绘画的韵味美。随著大理的旅游开发,周城的扎染产品成为大理扎染工艺品的重要基地,产品行销全国及日本、东南亚等地。 当地巍山县彝族也有此种工艺。 ❷ 布依族民间印染工艺。 又称叠染或捏花,古称“绞缬”。流行黔南独山、荔波、三都、罗甸、平塘等布依族地区。其制作方法用白布作底,根据构思的图案和布局,在白布捏拿、折叠,然后用针线将折叠好的图案固定扎紧,放入蓝靛缸内浸染,反复多次,最后捞出洗净晒干,拆线扯平,即成为一幅蓝底白花的扎染布。图案多为花鸟草木、鱼虫蝴蝶、熊掌凤爪等,朴素大方,明快自然,象征性强,并具有立体感。 多用作床单、门帘、围腰、帐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