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悬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悬痈 病名。 ❶ 指会阴部坠胀疼痛,小便不利,甚则肛门与生殖器之间出现脓肿,溃后损及尿道,自疮口流出尿液的疾病。出《外科理例》。又称骑马痈,海底痈。俗称偷类老鼠。 《外科理例·悬痈一百三》:“……谷道前患毒,煅痛寒热,此肝经湿热所致,名曰悬痈。”《证治准绳》指出:“悬痈生于篡间,谓前阴之后,后阴之前,屏翳处也。即会阴穴,属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痈生其间,人起则悬然,故名悬痈。 ”《外科正宗·悬痈论》:“夫悬痈者,乃三阴亏损,湿热结聚而成。此穴在谷道之前,阴器之后,又谓海底穴也。初生状如莲子,少痒多痛。日久渐如桃李,赤肿焮痛,欲溃为脓……。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会阴部脓肿,前列腺胀肿等。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一是湿热蕴结:房事不节,淫火内炽,湿热内蕴,或外感寒湿,蕴久化热,或不洁性交,秽责湿热内结下焦,气滞血瘀,化腐为脓,发为悬痈。二是阴虚火旺:房劳过度,耗伤肝肾阴精,或热病日久,阴精暗耗,阴虚火旺,虚火内炽,而成悬痈。三是气虚痰凝: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气亏虚,湿聚成痰,痰浊凝滞,阻滞任督二脉,郁久则化生痈肿,发为本病。湿热内蕴者,症见会阴部生肿物,初如莲子,微痒多痛,继而红肿热痛,其肿物形如桃李,行走不便,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不爽,甚则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方用龙胆泻肝汤或泻肝清热汤加减。阴虚火旺者,症见会阴红肿焮痛,光亮发热,坠胀不适,甚则紫斑或腐烂,疮口鲜红,流出脓水,伴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拟滋阴降火,解毒消痈。 方用滋阴八物汤加减。气虚痰凝者,症见会阴部紫暗坚硬,根脚浸淫,甚则脓成而溃,疮口久不收敛,日久不愈,久则成漏,面色无华,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消肿托痈。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加减。另外本病还可用皂角研细末,水调外敷。 或用蚌壳、黄连、青黛各等份,研细末外敷。 症见上腭红肿,状若紫葡萄悬于上腭,口中腥臭,或见发热恶寒,口渴,舌苔黄,脉弦数。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可选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加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