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曲线
反映总需求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一般来说,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是由左向右下方倾斜,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在微观经济学中,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有两个基本原因,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前者指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购买者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购买,而增加购买相对比较便宜的替代品;后者指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的既定的货币收入只能购买较少量的这种商品。但这两种解释并不适于说明总需求曲线。 因为总需求下降并不是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商品之间替代的结果,而且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仅意味著商品价格的变化,而且还意味著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和薪水)的变化,因此,价格水平的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一般购买力的损失。 一般认为,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产生于货币的利率效应和利率对总购买量的影响。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厂商需要更多的货币支付工资和购买生产要素,居民户需要更多的货币弥补额外的开支。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这种需要会造成货币短缺。 货币短缺又会引起利率上升。由于厂商的某些支出(厂房和设备的投资)和居民户的某些支出(购买住房)对借款利率的上升是比较敏感的,因而希望减少他们的支出。这样,价格水平上升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上升,对产出的总需求量就要下降。图a是总需求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