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三品说
中国伦理学史上的一种人性论。 以西汉董仲舒和唐代韩愈为代表。董仲舒认为,人性有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天生就是善的,斗筲(斗筲是一种小型的竹器)之性天生就是恶的,二者不会改变。而中民之性可善可恶,通过教化可以发扬其善的因素而成为善性。 (见《春秋繁露·实性》)韩愈认为“性”是“与生俱生”的,其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性有上、中、下三品。 上品性善,下品性恶。中品对这五种道德内容有所符合也有所违背,也是可善可恶的。 韩愈认为情(七情)也有三品,上品的情“动而处其中”,恰到好处;中品的情的发动有过有不及,一部分符合道德要求;下品的情则是任情而行,完全不符合道德要求。 (见《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