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内心的愤怒显露在脸上。形:显露,表现。 于:介词,在。色:脸色。 [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赵王不说(悦),形于颜色。”宋·洪迈《夷坚志·子夏蹴酒》:“陈炎梦登大成殿,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功能、例句] ❶ 作定语。 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❷ 作状语。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五七章:“王(宠惠)也怒形于色地说:‘难道你就是国会?’” [附条] “忿形于色”。《三国志·诸葛恪传》。 [同义] 怒气冲天 怒发冲冠 忿然作色 [反义] 喜形于色 喜气洋洋 喜笑颜开 [辨误] 形,不作“形状”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