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影刻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影刻本 将某一原书作为底本,按其原来的字体、行款、版式照样镌刻而成的一种刻本类型。 其制作方法一般是:将较薄的白纸覆于底本书叶之上,照原样摹写,然后将摹写好的版样粘贴在版片上镌刻。还有一种做法是:先将原本拆散,将其书叶作为版样直接粘贴在版片上雕刻。据史料记载,影刻的方法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就产生了,但作为一种刻本类型的影刻本,却是从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复古风气的盛行才开始大量出现的,如正德年间陆元大据宋建康郡斋本影刻的《花间集》,嘉靖年间袁褧嘉趣堂据宋淳熙严州郡斋本影刻的《世说新语》,王延喆据宋黄善夫本影刻的《史记》,都是这一时期影刻本的典型代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在当时盛行的考据学风的影响下,许多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都积极从事于影刻古本的工作,如黄丕烈所刻《士礼居丛书》中,大多数是影宋刻本;汪士钟据宋本影刻的《孝经义疏》、《仪礼疏》、《郡斋读书志》等书,胡克家据宋淳熙年间池阳郡斋本影刻的《文选注》,都是有名的影刻本。 清末民初,出于拯救古学的目的,影刻古书之风又一次兴起,并产生了一大批精良的影刻本甚至影刻本丛书。如蒋汝藻所刻《密韵楼丛书》7种,刘世珩刻《玉海堂影宋元本丛书》21种和《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10种,吴昌绶刻《双照楼词》40种,陶湘刻《百川学海》100种,均系据宋、元、明旧本影刻而成。此外如清末黎庶昌所刻《古逸丛书》,更是影刻本中之珍品,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影刻是中国古代复制图书文献的主要手段,在保存古本原貌、扩大善本流传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多已失佚的古本由于有影刻本传世,尚能使后人窥见其原貌。但影刻毕竟是一种古老的文献复制方法。近代以后,便逐渐为更加先进的照相影印方式所取代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