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继 【生卒】:1882-1947 【介绍】: 字溥泉,河北沧县人。 早年在家乡和保定等地就学,1899年赴日本东京留学,先入善邻书院,后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开始接受西方民权民主思想。1902年与秦毓鎏等成立青年会,又与秦力山等组织兴亚会,由秦介绍结识孙中山、黄兴。 次年因与邹容等剪去清廷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辫子,被驱逐归国,任上海《苏报》参议,参与主办《国民日报》。 1904年到长沙参加黄等创立的华兴会。长沙起义流产后经上海赴日本继续留学,被举为留学生会总干事。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任本部司法部判事,并兼直隶一省会务之责。 11月任《民报》编辑兼发行人。1906年曾一度赴南洋新加坡、爪哇、泗水等地任中华学堂国语教习,负责联络华侨,并在新加坡谒见孙。 1907年因孙离日留款给《民报》太少一事,与章炳麟等大骂孙,声言要“先革革命党之命”,掀起第一次倒孙风潮。 10月偕同志驱散梁启超在锦会馆召开的政闻社成立大会,痛打梁。 1908年偕曹亚伯等赴法国巴黎,协助李石曾等创办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新世纪》杂志。后受孙关于推进欧洲学界革命之托,先后游比利时、瑞士、英国等,遍结同志。 武昌起义后归国。1912年任同盟会本部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随解大总统职的孙游长江中下游各地,时而代为演讲。8月任国民党参议。 1913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长。目睹袁世凯继指使奸徒暗杀宋教仁后又不经国会议决擅借外债,乃束装南下抵沪,旋奉孙命与李烈钧同赴九江举兵讨袁。失败后亡命日本和欧美,鼓动华侨反袁。1917年参加孙领导的护法运动,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驻日代表,后又衔命赴广西与陆荣廷接洽。 护法军政府夭折后随孙返沪,旋赴欧洲考察。1920年归国后任广州军政府顾问,旋奉孙命主持中国国民党北方党务。次年任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国民党宣传部长和北京支部长等职。奉孙命与直、奉系军阀等实力派联络。 1922年12月带孙亲笔函赴北京与苏俄代表越飞会晤。此后对孙改组国民党和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一度给予支持。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不久开始反对“联俄、联共”政策,6月与邓泽如等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并找苏联顾问鲍罗庭谈话,表示反共。 受到孙斥责后离开广州赴沪、京等地活动。孙逝世后支持西山会议派的分共活动和参与蒋介石背叛孙的反革命活动,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元老”之一,历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平政治分会主席、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1947年12月15日在南京病故。著作编为《张溥泉先生全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