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广州人民反进城斗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广州人民反进城斗争 1842—1849年广州人民反对英军强行入城的斗争。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南京条约》订立后,广州恢复中外贸易。但是英国侵略者不时骚扰肆虐,并歪曲条约第二款规定,强横要求进入广州城,激起了城郊人民的义愤。11月广东人民遍贴反对侵略者入城告示,发布《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同时将闯入城内的英人尽行驱逐。12月7日,群众愤怒焚烧洋馆。 1844年5月,英国侵略者又在广州河南洲头插旗志界,企图强行租地。23日,当地群众会集48乡3,000余人到洋馆抗议示威。广州城乡人民也纷纷张贴揭帖,表示声援。侵略者被迫暂时停止在广州建立租界活动。 1846年1月,两广总督耆英和广东巡抚黄恩彤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联衔告示,禁止绅民阻挠英人入城,并派知府刘浔与侵略者密商入城日期。 群众撕毁耆英的告示,又反在城厢内外贴出揭帖,谴责耆英“病国害民,贪爱夷利”。 他们警告当局,如允许英人入城,将“闭城起事”。数千群众冲进知府衙门,烧毁刘浔的朝珠公服,刘浔越墙而逃。 英公使德庇时见众怒难犯,被迫退回香港。1847年4月,德庇时又率军舰闯入省河,社学义勇众志成城,严加戒备。耆英只好与德庇时暗中妥协,答应两年后准许英人入城。而在此期间,他积极运动内调,一走了事。 1849年徐广缙继任两广总督。新任英国公使文翰要求履行进城密约。徐广缙不敢贸然答应,文翰即将大批兵舰开入省河,以武力相威胁。但社学调集10多万义勇,严阵以待。 “省河两岸,义勇呼声震天”。 慑于广州人民反侵略的巨大声威,英国侵略者不得不再次放弃入城要求。广州人民反进城斗争取得胜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