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与抗干扰
分析样品中共存的元素或物质能影响待测组分测定结果的作用称为“干扰”,消除影响的作用为“抗干扰”。 例如,用铬酸钡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硫酸盐浓度,当水样中存在碳酸根时,由于碳酸根也可与钡离子形成沉淀,引起干扰,碳酸根即为干扰物质。干扰作用影响测定结果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❶ 当干扰物质与被测物质直接结合时,可使结果偏低。 ❷ 当干扰物质具有与被测物质相同反应时,可使结果偏高。 ❸ 当干扰物质与分析所用的试剂化合时,会阻碍此试剂和欲测物质的反应。 ❹ 当进行分光光度分析时,由于浓度的干扰,会使吸光度增加,当二三种物质同时存在时,颜色有时会出现增加或减弱。消除或减弱干扰的方法有: ❶ 采用物理方法来分离被测物质或除去干扰物质,如进行蒸馏等。 ❷ 通过调节pH值,以使只有欲测物起反应。 ❸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试液中干扰物质转为不干扰的离子价态。 ❹ 加入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 ❺ 采用有机溶剂的萃取及反萃取的方法消除干扰。 ❻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 ❼ 利用湿法消解或干法灰化以消除颜色、浓度及有机物的干扰。 此外,有些干扰,可采取样品稀释,即可消除。在光度法测定中,对于浓度和颜色的干扰,可用光度补偿来解决,对于来自试样和试剂中的干扰物,可通过基体补偿和空白校正等办法来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