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胜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常胜军 一支由清政府上海地方官员雇募洋人组建,由洋人与华人组成,归江苏巡抚节制的雇佣性近代军事武装。 它的前身即是美国人华尔管带的“洋枪队”。 1862年2月,“洋枪队”因在松江、青浦等地屡胜太平军而被清廷命名为“常胜军”,归江苏巡抚节制,其统领仍为华尔,副统领为法尔思德和白齐文。在进攻上海外围太平军的高桥之战、萧塘之战、南桥柘林之战、松江青浦之战、七宝泗泾之战、王家寺之战等战役中都有华尔所率之“常胜军”参加。 1862年9月,华尔奉署江苏巡抚李鸿章之命,率“常胜军”前往浙江宁波地区镇压太平军。9月21日,华尔在进攻慈溪时被太平军炮伤,次日死于宁波。 尔后,“常胜军”由白齐文统带。 因白齐文率部闹饷并拖延执行增援围攻南京的命令,甚而殴打候选道杨坊,抢夺洋银4万余元,遂被江苏巡抚李鸿章撤去统带之职,并悬赏缉捕之。清廷也敕令李鸿章对“常胜军”随时留意,察看情形,次第收回兵权。 1863年1月14日,李鸿章与英驻华陆军司令士迪佛立签订了整顿“常胜军”的协定16款,规定“常胜军”暂由英国军官奥伦统带,并委派清参将李恒嵩会同管带,以3000人为度,其饷银由上海海关筹拨。同日,奥伦抵松江暂代“常胜军”统带之职。 3月,英国陆军上尉戈登接管“常胜军”,并配合淮军进攻苏南一带之太平军。其规模也日渐扩充至四五千人,协助淮军转战苏南,陷太仓、昆山、新阳、吴江、震泽,占苏州、宜兴、溧阳等城。 1864年5月攻占常州后,戈登即辞退回国。“常胜军”之大部也在昆山被遣散,仅留洋枪队300人,由提督李恒嵩统之,炮队600人由总兵罗荣光统之。 “常胜军”的组建对配合淮军攻夺苏福省,镇压太平天囯农民起义起了一定作用,其招募、编制、装备、训练与作战等方面,对清军的近代化和日后的兵制改革也有相当的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