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山(图105)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常山(图105) 本品为虎耳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根。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四川等地。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头大尾细。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枯瘦光滑如鸡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常有粉尘飞出,断面黄白色,有菊花状纹理,无臭,味苦。 以身干、质坚体重、断面淡黄色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分开大小,浸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三)炮炙 1.炒制 取净常山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色变深为度,取出,放凉。 2.酒制 取净常山片,加黄酒拌匀,稍焖,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常山片,用黄酒10~15kg。 3.醋炒 (1)取净常山片,加醋拌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黄色斑为度。每100kg常山用醋12.5kg。 (2)取常山片,用微火炒热,洒入醋,或再加入少许水拌匀,焙干。每100kg常山片,用醋25kg。 4.麸制 先将锅烧热,撒入麸至冒烟时,加入常山片,急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100kg常山片,用麦麸25kg。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辛。有毒。归肝、脾经。涌吐痰涎,截疟。 【应用】 1.胸中痰饮 生用常山,性善行涌吐,如《千金方》常山与甘草配伍,以涌吐胸中痰饮,此法已少用。 2.疟疾 本品能祛痰截疟,常与槟榔、草果、厚朴等配伍,如截疟七宝饮。因本品有致吐的副作用,故应用时宜炒(最好酒炒),并配伍陈皮、半夏等,以减少胃肠反应。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8~9g。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亦酒制用。治疗疟疾宜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 本品因能催吐,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备注】 《本草纲目》:“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 本品含常山碱甲、乙、丙,其次还含常山次碱及伞形花内酯等。常山所含生物碱对疟原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山碱丙的抗疟作用最强,约相当于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次之,约为奎宁的50倍,常山甲最弱,大致与奎宁相等。常山碱乙有抗阿米巴原虫和催吐作用,常山碱有降压作用。常山水提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常山碱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明显毒杀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