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果实类药材。 (1)释名:李时珍曰:“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巴蜀,即今四川省,秦代曾设巴(四川东部)、蜀(四川中、西部)二郡于此,至今仍为巴豆主要产区之一。 巴豆药用种子,其形似黑豆。现商品多为果实、每果含种子三枚),使用时须除去坚硬的果壳。 (2)功能:性热,有大毒。 ❶ 泻下逐水。治寒性便秘、水肿腹水。 ❷ 除痰。治小儿痰堵咽喉,呼吸困难及痰迷心窍引起的癫痫痴狂等症。 ❸ 治疮。外用有腐蚀作用,可治疮疡脓熟而未溃破者,促使溃破。(3)用法:炮制成“巴豆霜”后应用,内服每次0.1~0.3克。 一般不入煎剂,多配入丸、散等成药。外用适量。本品有大毒,非急症必需者,不轻易使用。孕妇及体虚者忌用。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江子〕 处方名。 即巴豆。因产于江州(今四川重庆)而得名。 〔刚子〕 处方名。即巴豆。 《雷公炮炙论》:“紧小色黄者为巴,有三棱色黑者为豆,小而两头尖者为刚子。”现已无此区别,统称巴豆或刚子。 一说“刚子”系“江子”的转音。 〔巴豆霜〕 处方名。系将巴豆榨去油脂后所余残渣。巴豆之毒,尽在油中,制霜后毒性大减,但终非平和之物,使用仍须谨慎、生巴豆(未经炮制者)不可直接药用。 〔巴果〕 商品名。即巴豆。 〔肥鼠子〕 商品名。即巴豆。相传鼠食巴豆而肥。近代有人观察:老鼠并不喜食巴豆,肥鼠之说,恐系误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