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丁,约翰
【生卒】:1908— 【介绍】: 美国物理学家,发明点接触晶体管,创立一种解释超导性的理论,因此两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获得如此显著成就的第一位物理学家。 生于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一解剖学教授之子。曾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学习电子工程学。从事3年地球物理学工作后,考上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 1936年获数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巴丁后来到哈佛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短期任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 1945年参加贝尔电话实验室新建立的研究小组研制固态元件,同沃尔特·豪泽·布喇顿合作发表一篇研制晶体管的论文(1948)。他们的这一发明不仅改变了整个电子工业,还改变了社会其他许多方面。 因此他同布喇顿和威廉布雷福德肖克莱一起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51年巴丁到伊利诺斯大学任物理学和电工程学教授,和同事L.N.库珀(1930- )、J.A施里弗(1931- )一起解决了超导电问题。早在1911年,K.翁内斯首次对这种超导电现象作过描述,但未能从理论上加以解释。BCS(巴丁-库珀-施里弗)理论则作出了解释:电子能在低温和其他条件下构成电子对(库珀对)。 因此他第二次,和库珀、施里弗一道,获得诺贝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