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能力指数
(缩写为Cp)指产品(零件)的公差范围(T)与设备加工的误差范围(6σ)之比值。 表明工序能力(指工序在正常条件和稳定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对产品质量要求满足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如果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之下,产品的质量之间的差异,按照正态分布的特征,有99.73%的数值是落在 范围之内。 所以生产过程的质量能力是用6σ来表示的。 计算公式为:  Cp=1时,表示工序能力尚可满足工序质量的要求。其判断标准如下表:  工序能力对质量规格要求的保证程度是以实际发生的平均数( )与公差中心(μ)相一致为前提的。即曲线的集中趋势恰好是在规格界限之间的中心位置。 在实践中,往往实际水平的平均数与公差中心位置有发生偏移的现象,这时就需要调整质量分布中心使其与公差中心重合,再计算Cp值;或是对Cp值作修正,即:  式中:C′p为调整后的Cp值,K为调整系数。  后者为|μ- |的离差系数。 如果 ,一般情况是Cp>C′p。 若产品规格设计规定是单向公差,只给出公差上限时,则:  只给出公差下限时,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