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川牛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川牛膝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也有栽培。 【性状鉴别】 根呈长圆柱形,略扭曲,根头部多膨大,或有带芦头者数根簇生,其大者形如拐杖,故有“拐膝”之名。根下部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及须根痕,有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可见维管束排列成环,约3~8层。无臭,味甜微苦。 以根粗壮、质柔韧、分枝少、断面色浅黄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除去残留芦头。 (二)切制 1.切段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残留芦头,切段,晒干。 2.切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残留芦头,切厚片。 (三)炮炙 1.酒制 (1)取牛膝段,加酒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牛膝段,用黄酒10kg。 (2)取怀牛膝炒热,喷入黄酒焙干。每16kg怀牛膝,用黄酒2kg。 (3)先将怀牛膝片拣净杂质,每100kg药片加入白酒3kg,喷酒均匀盖严浸吸,至30分钟后晾干即可。也可将吸软原药,切长节片。 2.盐制 (1)取牛膝片加盐水拌匀,焖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牛膝片,用盐2kg。 (2)取怀牛膝净片,用适量食盐拌炒至鼓起,筛去食盐。 3.麸制 将锅烧热,撒入麦麸,至冒烟时倒入怀牛膝炒至微黄(1~2分钟),筛去麦麸即可。 4.炒制 取牛膝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5.制炭 取怀牛膝净片,清炒至外焦褐色,内深黄色。 注:川牛膝的炮制方法基本相同。 【性味归经功效】 平、苦、甘、酸。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应用】 1.瘀血阻滞所致经闭、经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及跌打伤痛 本品苦平降泄、性善下行。治疗妇科诸疾病,常与当归、桃仁、红花等配伍;治疗跌打损伤,腰膝瘀痛,常与续断、乳香、没药等配伍。 2.肾虚腰痛及腰膝酸痛等证 本品能补肝肾,强筋骨,尤以怀牛膝为佳。治疗肝肾亏虚、腰痛膝软,常与续断、杜仲、熟地等配伍;若痹痛日久、腰膝酸痛,常与独活、桑寄生等祛风湿强筋骨药配伍。若足膝痿软,常与黄柏、苍术配伍,如三妙丸。 3.淋症,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本品能利水通淋,治疗热淋、血淋、沙淋等证,常与瞿麦、篇蓄、滑石等配伍。治疗小便不利,常与车前子、地黄、泽泻等配伍。 4.头痛、脑晕、吐血、衄血等血热、阴虚火旺之证 本品能引火下行,以降火,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目赤,常与牡蛎、代赭石等配伍。若胃火上炎、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常与地黄、知母、石膏等配伍,如玉女煎;若气火上炎,迫血妄行,吐、衄血,常与山栀、白茅根、代赭石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6~15g。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备注】 《本经逢原》:“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其性虽下行走筋,然滑利之品,精气不固者终非所宜……气虚下陷,大便易泄,梦泄遗精,妊娠崩漏俱禁。” 牛膝属及川牛膝属各植物均含昆虫变态激素,牛膝中含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牛膝及粗毛牛膝尚含三萜皂苷,水解后产生齐墩果酸。本品对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牛膝除怀牛膝和川牛膝外,还有一种土牛膝为怀牛膝野生品种及柳叶牛膝A.longifolia Mak,粗毛牛膝A.aspera L.的根。其功效与牛膝相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