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川牛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川牛膝 【概况】: 基源 为苋科杯苋属植物川牛膝或头花杯苋的根。 杯苋属全世界约27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又名甜牛膝、拐牛膝(云南),大牛膝(贵州),肉牛膝、米牛膝(四川)。 头花杯苋C.ca pitata Mi q.,又名麻牛膝、白牛膝(四川)。 二种的根均作川牛膝入药。 历史 川牛膝之名始见于《滇南本草》。张德裕《本草正义》载:“川牛膝之名,不见于古书。……但今时市肆中所谓川牛膝,则其形甚大,而性质空松……”所述与现时药用川牛膝相符。 形态 川牛膝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条圆柱形,扭曲。茎疏生长糙毛。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12cm,宽1.5~5.5cm,两面有毛。花丛为3~6次二歧聚伞花序,密集成花球团,花球团直径1~1.5cm,淡绿色,干时近白色,多数在序轴上交互对生,在枝顶成穗状,花球团中能育花居中央,不育花居两侧;苞片顶端成刺或钩,基部有柔毛;不育花的花被片常为4,成钩状芒刺,能育花具5枚大小不等的花被片;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密生节状束毛;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3~0.4cm,顶端齿状浅裂。 胞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mm,宽1~2mm,淡黄色。种子椭圆形,透镜状,带红色,光亮。 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5卷.第2分册.219页.图48∶61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500m左右的山区。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头花杯苋与川牛膝的主要区别为花球团近单生或成短穗状花序;退化雄蕊较大,长0.6~1mm,顶端深裂或流苏状;花干时褐紫色。 根条圆锥形,少扭曲。味苦涩而略麻。 生于海拔1700~23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适于寒凉湿润的环境,怕炎热。 宜栽于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忌连作。用种子繁殖。四川产区,采集3~4年生植株的种子播种,高山宜春播,低山宜秋播。春播在4月上、中旬,秋播于9月上、中旬。穴播,可按行株距33×20cm开浅穴,用人畜粪水施入后再播种。播时用细土与种子拌匀后播入,每亩用种子500~750g。 亦可条播。播后覆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追肥2~3次。越冬前结合施肥进行培土。 采集 秋、冬季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长3~4年者为好,挖得后,除去泥土,切去残存的地上茎及须根,烘干或晒至半干时,经回潮后再晒至足干,打捆;野生品多系阴干或晒干。 川牛膝主产于四川天全、峨眉、西昌、雅安,云南大理、楚雄、昭通、下关、丽江、维西,贵州毕节、盘县。 鉴别 性状 ❶ 川牛膝根圆柱形,微扭曲,偶有分枝,根头部膨大,其顶端常具疙瘩头或茎的残基,长20~60cm,直径5~30m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及侧根痕,并有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黄棕色,胶质或纤维状,有很多淡黄色筋脉小点(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后微苦。川牛膝以条粗壮、质柔韧、分枝少、断面色浅黄者为佳。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纤维性。 味苦涩,略具麻味。 显微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窄。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 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稀导管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粉末:灰棕色,气微,味甜。 ❶ 草酸钙砂晶呈三角形、菱形、箭头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μm,密集,有聚集于细胞一角隅;含晶细胞较大,类长方形或类圆形,周围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❷ 草酸钙方晶少数,方形、长方形或略呈簇状,直径9~22μm,长至27μm;尚有针束状结晶,长至76μm。 另可见导管及木栓细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5)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品有川牛膝片,酒川牛膝和盐川牛膝。 ❶ 川牛膝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每川牛膝100kg,用黄酒10kg。 每川牛膝100kg,用盐2kg。此外,尚有炒制、制炭、麸制、酒麸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酒川牛膝,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头花杯苋根含甾醇类,异杯苋甾酮(Isocyasterone)、5-表杯苋甾酮(5-Epicyasterone)、羟基杯苋甾酮(Sengosterone)、杯苋甾酮(Cyasterone)、苋菜甾酮A及B(Amarasterone A,B)、头花杯苋甾酮(Capitasterone)、后甾酮(Post-sterone)、羟基促脱皮甾酮(Ecdysterone)及前杯苋甾酮(Precyasterone)和异杯苋甾酮(Isocyasterone)[1,2]。 参考文献 [1]Chem Pharm Bull 1971;19∶433 [2]Phytochemistry 1971;10∶3173 【药理】: 本品所含的杯苋甾酮具有雌激素治性,未成熟大鼠ig杯苋甾酮10~50mg/(kg·d)共3d,子宫重量增加,但对卵巢重量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CA 1976;84∶116146r 【药性】: 性味 甘、微苦,平。 ❶ 《四川中药志》:“平,甘、微苦。” 归经 入肝、肾经。 功效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主治 风湿腰膝疼痛,大骨节病,小儿麻痹后遗症,尿痛,尿血血淋,血瘀经闭,难产,胎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癥瘕,跌扑损伤。 ❶ 《药材资料汇编》:“治打扑刀伤,有缓和疼痛之效。”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10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妇女月经过多,妊娠,梦遗滑精者忌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当归、赤芍、桃仁,治妇女经闭。 ❷ 配狗脊、桑寄生、威灵仙,治腰膝骨痛。 ❻ 配红花,治经闭,癥瘕。 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痛经,瘀滞经闭:川牛膝10g,当归12g,红花6g,香附10g,益母草30g。水煎服。 ” ” ” ” ”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