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白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白菊 中药名。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菊科植物山白菊Aster ageratoides Turcz.的带根全草。又名:野白菊,小雪花,山马兰,白升麻,常年青,白马兰等。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 茎直立,基部光滑或被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5~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基部狭,边缘有疏锯齿,两面均粗糙有毛,脉3条,明显。 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半圆形,苞片2~3列,边缘薄;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瘦果扁平,冠毛丰富,锈色或暗白色。 花期秋季。 生于路边、水沟边、旷野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味苦辛,性凉。疏风清热解毒,祛痰镇咳。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疔疮肿毒,蛇咬,蜂螫。内服:煎汤,15~60克,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水煎服。 ❸ 治鼻衄:鲜山白菊根、白茅根、万年青根、球子草各9克。 水煎服。 水煎服。 现代临床用之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每日用新鲜全草90克(干60克),水煎4小时,浓缩,过滤,分2次服;或用全草制成片剂,每天3次,每次5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60克);或制成冲剂,每天2次,每次25克。均以10天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含黄酮甙类、皂甙类,以及醣类、酯类、鞣质、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等。根部主要含皂甙类(主要为甾体皂甙),而无黄酮类;地上部分(茎、叶)主要含黄酮甙类,而无皂甙。 ❶ 镇咳作用用煎剂灌胃,对小鼠有一定镇咳作用,但较可待因弱,镇咳有效成分是黄酮甙。 此外,煎剂还能促进小鼠甲状腺对碘的积聚,使吸碘率的高峰提前,改善了甲状腺的活力,对促进机体物质代谢、调整机体神经-内分泌状态的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也有一定作用。 用提取物Ⅰ对麻醉兔静脉注射22、42、100毫克/公斤,血压短时间下降,呼吸无明显影响,对麻醉豚鼠腹腔注射64毫克/公斤,心电图也无明显异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