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桕叶
【名称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基源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山乌桕的叶。 原植物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Stillingia discolor Champ.ex Benth.) 余项参见“山乌桕”条。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β-谷甾醇和鞣花酸(Ellagic acid)。 参考文献 CA 1968;69:74455y 【药性】: 性味 苦,寒。 有毒。 功效 解毒消肿。 主治 毒蛇咬伤,痈肿,过敏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毒蛇咬伤:山乌桕叶、紫背金牛等份,共捣烂,敷患处四周。” ❷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青竹蛇咬伤:生山乌桕叶120g,一半生嚼服,一半捣烂敷患处四周。” ❸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妇女乳痈:山乌桕叶适量,砂糖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