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就”,副词。 用在假设复句的后边分句,承接上文所说的假设,引出结论。例如: ❶ 地下水含有碳酸,石灰岩是碳酸钙,碳酸钙遇著水里的碳酸,就成酸性碳酸钙。(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❷ 有困难,就去克服!(老舍《散文重要》) ❸ 孩子,以后有什么为难的事,就找这位伶仃老人。(曹禺《王昭君》) 有时,后边分句可以并列叠用几个“就”,表示据前边分句的假设所推出的结论不止一个。 例如: ❹ 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❺ 下了火焰山,你走到公社的庄稼地和果园里,就能看到高梁和玉米长得一片绿油油,就能闻到葡萄醉人的芳香。(袁鹰《戈壁水长流》) 有时,几组“……就……”的格式连用,表示相关的多种的假设和结果。 例如: ❻ 她爹变卦了,刚才给我下了最后通牒:要五百块钱的彩礼。拿出来,明天就举行典礼;拿不出来就吹!(马烽《结婚现场会》) ❼ 有人听见了,去告诉子产,说应该把这个乡校封闭掉。子产说:不用,他们说得对,我们就照他的办;他们说得不对,我们就不办;或者办了的,就改掉。(聂绀弩《七十年前的开笔》) “就”可以用在紧缩句中,关联隐含著假设关系的前后两层意思,构成“……就……”的固定格式。 例如: ❽ (洞口不过小县城的城门那么大,)进了洞就得往下走。(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❾ (风波已经过去,大家都准备好恢复过去的老样子,)干活就干活,加班就加班。(陈冲《小厂来了个大学生》) “就”表示假设关系,除了单用外,还可以跟前面分句的“果然、假如、假若、假使、如果、若、设若、倘、倘若、倘使、万一、要、要是”等词合用,构成“假如……就……”之类的格式。 【提示】 “就”作副词,除表示假设关系外,还可以表示承接、因果、条件等关系。 “就”作副词,还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作状语,表示立即进行或加强肯定。例如: ❿ 船很快就压住了蒿。 (映泉《同船过渡》) ⑾“莫怕。明日我捉了金环蛇银环蛇,取了胆来给你吃,包你眼睛就好!”(何立伟《白色鸟》) “就”还可以用作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或范围。例如: ⑿然而,就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我国当代的摄影艺术家们关于黄山的作品,却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邓拓《看看黄山有多美》) ⒀就战斗风格而言,又自有其作为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唐弢《琐忆》) “就”还可以用作连词,跟“也”搭配,构成“就……也……”的格式,表示让步的假设关系。 【辨析】 就——便(见承接关系“便”条) 就——即(见“即”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