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飞扬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飞扬草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 飞扬草(《岭南采药录》),痢子草、乳汁草(《岭南草药志》),细叶飞扬草、小乳汁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千根草的全草。 原植物 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 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稀疏柔毛,花期近无毛,匍匐茎长达15cm。单叶对生,细小,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8mm,宽2~4mm,边缘有细锯齿或近全缘,两面常有稀疏伏柔毛;托叶膜质,披针形,长1~1.5mm。 杯状花序单生或少数成聚伞状排列于叶腋;总苞陀螺状,顶端5裂,裂片内面被贴伏的短柔毛;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极小的白色花瓣状附属物。 子房3室;花柱2,离生且顶端2裂。蒴果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被短柔毛;种子长圆形,具4棱,长约0.7mm,每面有4~5个横沟纹。 花果期4~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21页.图297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多见于山地冲积土或沙质土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 【生药】: 采集 夏、秋间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主产于广东。 鉴别 全草长约13cm。根小。 茎细长,直径约1mm,表面红棕色,稍被毛,质稍韧,中空。叶对生。多皱缩,灰绿色或稍带紫色。花序生于叶腋,花小,干缩。有的带有三角形的蒴果。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根含蜂花醇(Myricyl alcohol)、三十一烷、蒲公英萜醇(Taraxerol)和甘遂醇(Tirucallol)[1]。 叶和茎含黄酮类化合物大波斯菊甙(Cosmosiin)[2]。从地上部分还分离出表蒲公英萜醇(Epitaraxerol)、二十六醇、槲皮素-3β半乳糖甙[3]。 参考文献 [1] CA 1967;66:73239g, [2] CA 1942;36:36255, [3] Indian J Pharm Sci 1981;43(5);182。。【药性】: 性味 微酸、涩,微凉。 ❶ 《生草药性备要》:“酸。” 功效 清热利湿,收敛,止痒。 主治 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痔疮出血,外用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 ❶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飞痒疮,满面头耳,浓水淋漓,敷洗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铁苋草、龙芽草,治腹泻及痢疾。 ❷ 配路路通等,治风疹。 方选和验方 ❶ 飞扬铁苋汤(《中草药临床实验录》)治腹泻及痢疾:小飞扬草30g,铁苋草30g,龙芽草30g。水煎2次,煎取液混合,分4次温服,为1日量。 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单方应用 ❶ 《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急性细菌性痢疾:鲜飞扬草500g:,水煎至250ml,每次服50ml,每天4次。” 食疗 《临床验方集锦》:“治急性细菌性痢疾:小飞扬草15g,蜂蜜(或白糖)适量。7天为1疗程,每日1剂,3次分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