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草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草乌 【概况】: 异名 月下参(《植物名实图考》),鸡脚草乌(云南),倒提壶(贵州)。 基源 为毛茛科翠雀属植物云南翠雀花的根。翠雀属全世界约300种;中国约110种,药用的约30种。 原植物 云南翠雀花Delphinium yunnanense Franch.(D.denudatum Wall.var.yunnanense Franch.;D.esquirolli Lévl.et Vant.)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中载有月下参,云:“生云南山中,细茎,柔绿叶,花又似蓬蒿、萎蒿辈,又似益母草而小,发细葶擎蓇葖,宛如飞鸟,昂首翘尾,登枝欲鸣,开五瓣蓝花,上三匀排,下二尖并内又有五茄紫瓣藏于花腹,上一下四,微吐黄蕊,一柄翻翘,色亦蓝紫,盖即菊谱双鸾菊、乌头一类,滇人以根圆白多须为月下参。《滇南本草》,味苦、平、性温、热。 治九种胃寒气痛,健脾消食,治噎,宽中,痞满肝积,左右肋痛,吐酸,其性亦与乌头相近。”参考其附图亦即本种。 形态 茎高40~90cm。叶片五角形,长3.6~5.8cm,宽5.5~10cm,3深裂至距基部3~5mm处,中央深裂片菱状楔形,3深裂,二回裂片狭三角形至狭披针形,全缘或有1~2个小裂片,侧深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被贴伏的短柔毛,背面疏被糙毛;上部茎生叶变小,深裂片常全缘,披针状线形。 总状花序狭长,疏生3~10花;萼片蓝紫色,距钻形,长1.7~2.4cm,或稍向下弯曲;花瓣无毛;退化雄蕊紫色,瓣片倒卵形,2裂至中部,腹面有黄色髯毛,心皮3,子房密被短伏毛。 蓇葖长约1.8cm。种子小,金字塔形,沿棱有狭翅。花期8~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图版9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2400m的山地草坡或灌丛边。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放于热灰中炮制后,用开水洗净去皮,切片,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飞燕草碱(Delcosine)[1]、云南翠雀碱(Yunnandelphinine)(1)和德索林(Delsoline)等生物碱[2]。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28 [2]云南植物研究 1984;6∶108 【药性】: 性味 苦、微辛,温。 有毒。 ” 功效 祛风湿,止痛。 主治 风湿关节疼痛,胃痛,跌打损伤。 ❶ 《滇南本草》:“治胃气疼痛,开胃健脾,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痞满疳疾,左右胁痛,呕吐作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服0.3~0.6g。 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彝药志》:“治小儿急惊风:小草乌0.1~0.3g,研末调服。” 食疗 《贵州草药》:“治风湿关节痛:倒提壶30g,泡酒分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