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面一致说
15世纪德国自然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的主要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由程度不同的对立面组成,时而这方面少些,时而那方面少些。它们的性质取决于对立面的主导方面。他认为,一与多,抽象与具体,形式与质料,必朽与不朽,静止与运动等等,都是既对立又同一的。 世界上每一事物,不论多大或多小,其外面总有更大或更小的事物存在,但整个宇宙则既是极大又是极小,极大和极小是一致的。 他还论述了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例如,静止就包含著运动,运动是由静止中引出来的。 库萨的尼古拉列举了大量数学中的例子证明对立面的一致。圆无限大时,圆弧就同它的切线一致;三角形顶角不断变小,当其极小时,三角形就变成一条直线。 他认为,对立面的一致是神的实质。 因为就神能容纳整个世界来说,它是绝对极大;而就它存在于任何对象,甚至存在于最微小的对象中来说,它又是绝对极小。他称人是既有限又无限的生物:作为肉体的生物,人是有限的;作为精神的生物,人是无限的。他认为,在人的认识中,真理与谬误是对立面,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分离。 尼古拉的辩证法思想对文艺复兴时期及近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