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对叉疔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对叉疔药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 异名 燕尾草(《云南中草药》),羊蹄草、半截叶、四方台(《广西植物名录》),叉痔草(广西),飞蛾草、半边风(《贵州草药》),蝴蝶暗消、马蹄暗消(贵州)。 基源 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杯叶西番莲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 杯叶西番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Passiflora franchetiana Hemsl.;Passtflora kwangsiensis H.L.L1;Passiflora yunnanensis Franch.) 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m。 茎无毛,无棱。单叶互生,坚纸质;叶柄长3~7cm,近基部具2腺体;叶片燕尾状杯形,长5~12cm,宽4~10cm,2裂,裂片长三角形,两裂片之间有1中脉延长成小尖突,先端钝或近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无毛,叶背具6~25个腺点。 聚伞花序与叶柄对生,其间具1纤细卷须;花梗被棕色毛,长2~3cm;花5至多数,白色,径1.5~2cm;萼片5,长8~10mm,卵状长椭圆形,背部近顶端有时具1腺体,或有长达1mm角状附属器,被毛;花瓣5,长7~8.5mm;副花冠由许多丝状裂片组成,排成2轮,外轮长8~9mm内轮长2~3mm;内花冠褶状,具矮花盘;雌雄蕊柄长3~5mm;雄蕊5,花丝分离;子房近球形,无柄,花柱3,分离,向上弯曲。浆果球形,紫色,无毛;种子有假种皮。 花期4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2册.529页.图890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700~2000m的路边草丛、灌丛、山间河谷石缝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广西。 。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贵州草药》:“温,甜、微涩。” 功效 宁心安神,除湿通络,止血,解毒。 主治 精神失常,失眠,风湿性心脏病,半身不遂,白浊,血尿,外伤出血,疔疮。 ❶ 《贵州草药》:“解毒,止血,熄风,镇痛。治疔疮,刀斧伤出血,痧气腹胀痛,血尿,白浊,半身不遂。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贵州草药》:“治疔疮:对叉疔药叶嚼烂,外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