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秋 1 (*秌*龝)★★★ 01072名

qiū ❶名庄稼成熟的季节。麦秋|大秋 →❷名秋季。秋高气爽|中秋 →❸名借指一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千秋万代 ❹名 〈文〉指特定的时期。多事之秋 →❺名秋天成熟的庄稼。收秋|护秋 ○❻名姓。 秋 2 qiū (鞦)见“秋千”。
❶秋季,是一年的第三季,一般指农历7月至9月。 a.作主语。 北国的~,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江南,~当然也是有的……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b.作宾语。 我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 c.作定语。 在牵牛花底,散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草|北方的~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 d.作状语。 1985年~,我完成了《芳菲之歌》的写作|这一年~,两个分店相继开业。 ❷指一年的时间。作宾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 ❸称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常带定语。 a.作主语。 这个多事之~,使人们心里充满烦恼和不安。 b.作宾语。 这年秋天真是一个多事之~。 【词语】 秋波 秋分 秋风 秋风扫落叶 秋高气爽 秋耕 秋毫无犯 秋景 秋老虎 秋凉 秋千 秋收 秋汛 秋意 秋游 秋雨
字源解说 秋,甲骨文 像长须 长足 的蟋蟀。有的甲骨文 像一只蟋蟀 躲在巢穴 里,表示天气转凉,昆虫藏身。造字本义:天气转凉、蟋蟀鸣叫的季节。籀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蟋蟀 头部的触须 写成“禾” ,误将蟋蟀身体触须以外的部分 写作“龟” ,误将凹穴里蟋蟀尾部形象 当作火盆,写成了“火” ,至此甲骨文字形中“蟋蟀在巢穴”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篆文 省去籀文字形中的“龟” ,并将籀文上“禾”下“火”的上下结构 调整成左右结构。隶书 再次调整篆文的结构顺序。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 生,夏* 长,秋 收,冬* 藏。注:《汉字简化方案》用“秋”合并“鞦”。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夏、冬之间的收成季节。鞦=革(革,皮)﹢秋(秋,夏、冬之间的收成季节),表示古人在作物收成、金风送爽的秋季,用皮革系挂在空中摆荡的玩乐设备。《艺文类聚》中“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可证古代秋千用于谷物归仓、瓜果飘香的丰收秋季的庆祝、娱乐活动。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秋,禾穀孰也。从禾, 省聲。 ,籒文不省。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秋,百谷成熟。字形采用“禾”作边旁,用省略了“龟”的 作声旁。 ,籒文写法不省“龟”。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秋
【同音字】 qi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