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富国以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富国以农 国家富足要依赖农业的发展。 语出《韩非子·五蠹》篇。由于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家,所以先秦时代各家学派都重视农业生产。孔子曾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荀子也说:“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荀子·富国》法家更为重视农业生产,而是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进行兼并战争、从而统一天下的物质条件,即实行耕战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家强调“富国以农”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即“强本逐末”。商鞅、韩非一致主张,以农为本,反对末作,即反对发展手工业、商业,他们认为“物多末众,农弛奸胜”。 把发展农业同发展商业、手工业对立起来,他们认为会使“游食之民”增多,削弱耕战的力量。这种认识有一定历史局限。到汉代以后,进步的思想家都主张本末并重才能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论述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他认为“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御史大夫等极力主张“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他们认为应该“本末并利”。(《盐铁论·力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