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密扎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密扎扎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猫花(四川),蜂糖罐(贵州),蜜桶花、叶上花(云南)。 基源 为玄参科来江藤属植物来江藤的全株。 原植物 来江藤Brandisia hancei Hook.f. 形态 灌木,高2~3m,全株密被锈黄色星状绒毛,枝及叶上面逐渐变无毛。 单叶对生,叶柄短,长者达5mm,有锈色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10cm,宽达3.5cm,先端狭窄锐尖,基部宽阔,略呈心形,稀圆形,全缘,很少具锯齿。 花常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1cm,中上部有1对披针形小苞片,均有毛;萼宽钟形,长宽约1cm,外面密生锈黄色星状绒毛,内面密生绢毛,具脉10条,5裂至1/3处;萼齿宽而短,宽过于长或近相等,阔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顶端凸或锐尖,齿间的缺刻底部尖锐;花冠橙红色,长约2cm,外面有星状绒毛,上唇宽大,2裂,裂片三角形,下唇较上唇低4~5mm,3裂,裂片舌状;雄蕊与上唇等长;子房卵圆形,与花柱均被星状毛。 蒴果卵圆形,略扁平,有短喙,具星状毛。花期11月至翌年2月,果期3~4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2分册.21页.图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2600m的森林中及林缘。分布于中国西南、华中及华南。 。【化学】:全草中分得三个苯丙素配糖体成分,分别为2′-乙酰洋丁香甙(2′-Acetylacteoside)、洋丁香甙(Acteoside)和白鼓丁甙(Poliumoside),同时还分得大量甘露醇和卫矛醇[1]。另有报道从全草中分得来江藤甙(Brandioside)[2]。 参考文献 [1] 云南植物研究 1990;12(4)∶439 [2] CA 1991;114∶182095n 【药性】: 性味 ❶ 《新华本草纲要》:“微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止血。 主治 风湿,浮肿,泻痢,黄疸,吐血,心悸。 骨髓炎。 ❶ 《新华本草纲要》:“骨膜炎,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24g。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木瓜、当归、三七,治跌打损伤,腰背两膝酸痛。 ❷ 配朱砂,酸枣仁,治神志不宁。 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心惊肉跳,神志不宁:猫花,朱砂,鹰爪风,天麻,酸枣仁各适量,炖肉服。” 单方应用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泻痢:猫花根煎水服。” 食疗 《饮食疗法》:“治跌打损伤,腰膝酸痛:猫花,木瓜,当归各15g,浸于白酒500ml中3天,少少饮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