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 寄予
寄托jìtuō 寄予jìyǔ 动词。 指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另外的人或事物上。 “寄托”强调托存和依托关系。例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新生一代寄托了多么热切的希望啊”(曹靖华:《春城飞花》);“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 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群众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人民日报》,1979·3·8)。 “寄予”强调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投予或付予所托存的对象,意思不如“寄托”重。例如:“我们对祖国的土地寄予理想和喜悦”(碧野:《情满青山》);“做父母的总是对儿女寄予期望”。 “寄托”在表示“托付、托予照顾”的意思时(如说:“孩子没有人照料,暂时寄托在朋友家里”),和“寄予”没有同义关系。“寄予”在表示“给予(同情、关怀等)”的意思时(如说:“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民寄予同情和支持”),也和“寄托”没有同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