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实践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实践论 毛泽东1937年7月写的哲学著作。 他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实践证明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但从理论上清算这条路线的工作还没有进行。著述《实践论》的目的正是批判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著重从理论上清算教条主义,端正全党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以夺取中国革命新的胜利。 文章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为中心,系统地深刻地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毛泽东论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著重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人们只能通过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才能把握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4页)。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认识“两个飞跃”的原理,指出:认识是从感性认识能动的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的飞跃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运动”。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同上第263页)。毛泽东以实践为基础的“两个飞跃”的理论,揭示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深化和发展的辩证运动,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系统化。毛泽东还科学地概括了认识的全过程和总公式,阐述了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同上第273页),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到比较高一级的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从认识论的高度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指出:“唯心论和机械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同上272页)。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同上第273页)。《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政策的理论依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