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实行九品中正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实行九品中正制 三国时魏国曹丕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以九品选人做官的制度。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儿子曹丕继称魏王。曹丕为了代汉称帝,争取世家大族支持,接受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亦称九品官人法。它的办法是:由司徒在中央政府中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按其各自籍贯,兼任本州郡的“中正”。 “中正”负责考察散处各地的本州郡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定品主要根据家世官位的资历;“状”是根据士人的德才行为所作的简短评语。品和状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九品中正制实行初期,还比较重视状,即现实表现。到曹芳时,司马懿当权,在各州设大中正,都由世族豪门担任,选官原则一变而以家世为重。 西晋时这种变化更加突出,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加速了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