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票、宝钞
官票系清代纸币名,即户部官票的简称。 以银两为单位。面额计有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共五种。故又称“银票”。宝钞系中国古代的一种纸币,元、明、清三代都有发行。 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在发行银票(即户部官票)的同时,强制发行一种不兑换的纸币,即大清宝钞,又称“钱票”。以制钱为单位。 面额最初分二百五十文、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和两千文数种。后增发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一百千文等大钞。 官票、宝钞皆由于发行过滥一直贬值,以致官票二十两仅抵实银一两。咸丰末年官票、宝钞几成废纸,故于1862年停止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