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瑟尔谟,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安瑟尔谟,圣 【生卒】:约1033—1109年 【介绍】: 意大利哲学家、神学家、经院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生于奥斯塔的一个贵族家庭。1060年在法国的贝克成为本笃会修士,1063年被选为修道长,1078年继朗弗朗克之后任贝克隐修院院长。 1093年被任命为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在主教叙任权问题上曾与英王威廉发生争执。1098年,他离开英国去参加在意大利的巴里召开的宗教大会。1110年被英王亨利一世召回英国,后因在主教叙任权问题上与英王争执而被放逐。论争于1107年结束。 安瑟尔谟最著名的学说是他在《宣讲》中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他以两种方式表述了这个证明:(1)上帝是想象不出比他更伟大的事物的东西,这样的东西至少作为思想的对象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中,它也必须现实地存在,否则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比他更伟大的东西,而这是矛盾的。 安瑟尔谟说的“伟大”,意思就是“完善”;(2)上帝是不能被想象为不存在的东西,既然我们甚至不能想象他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断言他存在,而且他一定存在。如果我们想象一个仅仅存在于我们的理智中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不是在想象上帝。 仅仅在上帝的存在问题上,可以由可想象性推出存在。第二种表述法是为了避免高尼罗的反驳。 安瑟尔谟的神学的主要课题是研究创造物尤其是人类与上帝的关系。他认为,上帝是最高的善,是自在的、永恒的、全知全能的、无所不在而又不在时空中,不是物体而又可感知。他讨论了这些属性的一致性问题。 他认为,宇宙完全依靠上帝的创造力,宇宙的本性和目的是由上帝的本性和理性决定的。 安瑟尔谟的《独白》,以两种方式论证了“一切存在的事物的最高的本性”的存在:(1) 所以,只有一个事物由于自身而存在,它与至善是同一的,存在与好是同一的。安瑟尔谟认为,神的本性不是具有存在、善、正义等属性,它就是它们。 《独白》还讨论了三位一体问题。安瑟尔谟认为,三位一体的影像是有理性的心灵。因而,一种自然的和谐把人与上帝统一起来。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他的目的是达到永恒的福。 安瑟尔谟的《上帝为什么变成人》讨论了道成肉身和赎罪。他认为,上帝为了挽救堕落的人类,在基督身上变成人,并为人的罪恶而死,从而作出与人的罪相匹配的牺牲,这牺牲是上帝给人类的恩赐,牺牲应得的报偿是人类得救。 在共相问题上,安瑟尔谟是实在论者。 作为一名奥古斯丁派神学家,安瑟尔谟并不认为对基督教信仰的理性分析是宗教怀疑主义的内在根源,相反,他认为理性分析是理解信仰所必需的,是应尽的宗教义务。他认为,信仰先于理性并为理性开辟道路,“我相信,为了我理解”,同时认为理性为信仰提供证明,“我理解,为了我相信”。安瑟尔谟的这种思想以及他的神学实践为12~13世纪经院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主要著作有:《宣讲》(Prologion)、《独白》(Monologion)、《论语法》(De Grammatico)、《论真理》(On Truth)、《上帝为什么变成人》(Why the God-M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