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安史之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安史之乱

唐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开元、天宝之际,由于唐朝政治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加之长期重兵屯戍边疆,致使中央集权削弱、兵力空虚,藩镇割据势力逐渐兴起。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叛乱。

连败唐军,攻下洛阳(今属河南)。次年,称帝,进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

叛军烧杀掠夺,人民纷起反抗,内部众叛亲离。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今属河南)被其子庆绪杀死,唐军收复失地。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禄山旧将史思明杀庆绪,称燕帝于范阳。并再下洛阳。

两年后,史思明被其子朝义所杀。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朝义兵败,被迫自杀。唐军平定叛乱。安史之乱长达七年之久,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和中央集权,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