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 随著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社会变革使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以下几个原则:(1)互相渗透原则。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内容、道德、理想、纪律、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到各种活动的各个方面中去,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2)情感与暗示原则。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师对学生的及时、适当的一些暗示,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3)转换与脱敏相统一的原则。转换指转换那些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活动及固有的心理状态;脱敏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接触或再植曾使学生产生异常心理的意境。(4)课堂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的原则。 (5)适度原则。教学内容要适度,教育措施要得当。 (6)学校、家庭、社会同步教育的原则。创造一个目标一致、协调统一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