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孤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孤愤 《韩非子》中的篇名。 韩非怀著愤慨之情和孤独之感,于文中阐述法术之士和当权的重臣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故以“孤愤”名篇。文中称当权重臣为“当涂之人”,并表明“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从中反映出韩国存在著两种力量的尖锐对立,一种力量是为维护君权而出谋划策的“智法之士”,另一种力量是结党营私而盗窃国柄的“当涂之人”。韩非尖锐地指出,由于“当涂之人”能够“擅事要”,拥有很大的权力,所以诸侯、百官、群臣、学士等皆为其用,国君也就只有被蒙蔽。 在法术之士与当涂之人的斗争中,法术之士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韩非愤慨地发问:“法术之士操五不胜之势,以岁数而又不得见;当涂之人乘五胜之资,而旦暮独说(悦)于前。故法术之士奚道得进,而人主奚时得悟乎?”韩非说法术之士的结局“不戮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给国家带来严重后果,“主上愈卑,私门益尊”的情况也就更加厉害。 这篇文章还指出,万乘大国的祸患在于“大臣太重”,千乘之国的祸患在于“左右太信”。韩非还具体分析了君主和臣下利益相异的情况。 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韩非指出法术之士不被信用,将会造成“主上卑而大臣重,主失势而臣得国”的严重局面的出现。 本篇反映了战国时期极为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很富论辩性,气势磅礴,是战国时代政论文的典范之作。据《史记·韩非列传》记载,《孤愤》曾经传入秦国,很受秦王政的赏识,说明这篇文章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大的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