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子虚乌有(乌有子虚、乌有先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子虚乌有(乌有子虚、乌有先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意。故空籍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汉·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虚拟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后人们常用“子虚乌有”作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和事的典故。“子虚乌有”有时也作“乌有子虚”或“乌有先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都察院蟒……尝两见其燔迹,非乌有子虚也。”苏轼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汉书·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 赋颂之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